Thursday, December 19, 2019

人比人,不只傷害人

學習看見獨特!


01 - 憂鬱的根源


最近一個十多歲的少年,得了憂鬱症,於是找上了我。

他眼淚流著說:「在網路上發照片,按讚的朋友不到十個。我發的照片比某某人好,但某某人兩天就有上百個讚!」青年繼而不斷重覆訴說自己不受歡迎、自己不夠某某人好的想法。

你可能覺得這年青人太偏激了,所以才生病。的確,憂鬱是一種訊號告訴這年青人,思想的方向走歪了。

但是,什麼是青年得憂鬱的根源?人比人。

也就是,慣性比較的深藏信念。

02 - 眼界及視線


知名的楊瀾訪談錄《人生相對論》節目,曾邀請周海媚演講。節目當中有一位觀眾,以當時紅極一時的《武媚娘傳奇》提出問題,問周海媚:「在你的心目中,你和范冰冰相比,誰更漂亮一些?」

周海媚回答:「我覺得人跟人是不能比較的,范冰冰有范冰冰的氣質,她能演出武則天的那個霸氣,可是我也有我的氣質,我演出我那個前朝公主那種高貴的氣質,所以人跟人是不能比較的。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小宇宙、都能發揮它本身的美出來。」



俗語說:「人生有如一場戲。」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電影裏飾演主角。人跟人的差別是,演戲過程的眼界跟視線。

停一停,想一想,你是一個像周海媚一樣,視線放在自己的特點、看見自己的小宇宙、發揮你最美最優之處的人?還是花大量時間跟別人比較的人?

毋庸置疑,我們生活在一個愛比較的社會,「我美一點還是她美一點?」「我聰明一點還是他聰明一點?」「我的成就高一點還是他的成就高一點?」「我的情人好一點還是他的老婆好一點?」

人們習慣用比較的方式眨低自己以外,也習慣用比較的方式眨低別人。

然而,比較,是一個將眼界及視線收窄的過程,讓人忽略自我價值,也讓人隨波逐流,流到自我傷害的境地。

03 – 愛比較的世界


人比人、愛比較,這種習慣,並非無中生有,也並非天生的習慣,而是由模仿及學習而來。
以學校為例。學校用成績來灌輸「比較」的想法,成績優劣代表價值的高低。這種信念並非事實,只是廣泛被灌輸的信念,因此不少人都相信,而且深信不移。

成績好,代表聰明、前途無限;成績不好,代表天資劣等,前途讓人擔憂。前途與成績其實並不對等。

以我國的富翁馬雲為例,第一次高考數學分數是1分(最高的分數是100分),第二次高考數學的分數是19分。

如果不曉得他會成為今天的馬雲,看他當時的成績單,很多人會對這青年搖頭不斷,因為人們習慣用分數衡量一個人的前途。

年青的馬雲,面對這種成績,失落感總會有,可他沒有失去自我價值,他繼續嘗試。他也是一個凡人,一個曾被看扁的凡人,不過他專注在他的獨特、熱情之事,突破別人的狹隘價值,最後創造非凡的一片天。

分數、成就某程度上的確重要,但它不值得你忘了自己的價值。事實上,沒有任何事物值得你忘了自我價值。

各種的比較都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產生,因為這是習慣。

想想看,你今天「比較」了多少次?

這種被灌輸的習慣,表面不怎麼樣,但暗地裏造成各種社會問題、提升自殺率等等。

如果每個人都能像周海媚一樣,看見自己的獨特,憂鬱症可能會大大減少;或者像馬雲一樣,找自己的出路,不夠好就找別的途徑做到好,專注在自己的價值,出路就會呈現。

所以,在這個愛比較的世界,要懂得找回自我。

04 – 看見獨特


學校曾教:「發明電燈的愛迪生失敗了無數次。」

其實愛迪生是說:「我沒有失敗。 我只是發現了10,000種行不通的方式。」

當別人認為你失敗,你可以像愛迪生一樣,心如明鏡,了解只是方式不對,找別的方式就行了。

當你用自己跟別人比較,或者別人拿你來比較,被別人眨低的時候,就張開你的手,仔細看你的指紋,這就是獨特的證據。


每根指頭的指紋在你在出生前的五個月就已經形成並且無時無刻伴隨你,其獨一無二、珍貴非常,每個人的人生也是一樣,獨一無二。只是沒人教你,或者你忘了!

你的獨特會為你找到獨特的路,別人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你。跟別人比較,不一定能讓你更加好。

05 - 成功之道


不跟別人比較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成功之道!

人比人,會容易失去自我價值、專注在失敗。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更好的人。如果今天的你做到不夠好,那接下來的每一瞬間都是你做得更好的機會。

習近平主席2015年在英國首相府聯合記者會講過:「中國高度重視人權的發展工作,我們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人權保障就全世界來講,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人跟政策一樣,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當你在拍人生這戲劇的過程,須懂得發現自己的獨特,可以參考別人、仰慕別人,但懂得應用自我價值,走出獨特的路、做更好的人,成功就是必然的結果。

在迎接新的一年之際,盼望大家每天每天都提醒自己:2020(愛你愛你)!

Wednesday, December 18, 2019

藝人的重量級身材, 讓你看見隱藏的信念


科學研究指出,95%以上的疾病都不是天生基因引起,而是由後天的生活習慣及環境各因素造成。而肥胖也不例外。

有些人說:「我喝水都胖」,已經不能再怪父母親,這不是天生的體質,而是後天的因素。

後天的因素,來自於內在與外在,簡單來說,就是心、身、靈的協調程度。

心、身、靈相互影響的概念,不斷被科學證實,也不斷地被廣泛流傳。本文以藝人肥肥(2008年病逝)與女兒作為例子,讓大家對肥胖的結果有多一點了解。

01 -不是繼承肥胖的體質,而是肥胖的信念


藝人肥肥的女兒出生時,如一張白紙,內在的信念都經由學習而建立。建立的信念根基,創建出人生的成果。

若能了解肥肥的信念,就能了解她女兒學習的信念。

肥肥在螢光幕前後從不掩飾自己習慣肥胖且喜歡自己的肥胖身材。

例如2005年,肥肥出席台灣綜藝節目時說:
「我是胖人中的美女,我相當自豪。」
「我習慣我胖,因為從小到大都這麽的胖,小時候人家叫我胖妹妹。」

又例如香港訪談節目志雲飯局中,肥肥自述說:
「別人問我,這麽胖,行動會不會感覺累贅?我回說,不會,我習慣了。從小照鏡子都是胖胖的樣子。」

以肥胖自豪且以肥胖著稱的肥肥,後來生下寶貝女兒。

女兒誕生不滿一年,肥肥離婚,女兒跟著肥肥。女兒與母親關係密切、受著母親寵愛,而體型與也母親一樣非常肥胖。

大眾的觀點多認為女兒遺傳了肥肥易胖體質,可是易胖體質並不會真的遺傳,女兒真正繼承的是母親的信念及價值觀,並非體質。

什麽樣的價值觀?

肥肥的女兒其實很喜歡自己肥胖的身材。

肥肥在綜藝節目曾公開表示:「女兒過去一度拒絕減肥的提議,因為她覺得自己肥的很可愛。」也就是,2000年減肥前,肥肥的女兒,內心的觀念跟母親的觀念一致。



02 – 減肥念頭的誕生到消失


喜歡自己肥胖的身材的女兒,後來想法轉變了,產生了減肥的念頭。
(注意:轉變的是意願的想法,並非隱藏的信念)

肥肥的女兒在節目中自述產生減肥念頭的原因:「那時候是因為我生日,我兩個最好的女朋友,一起去逛街,去買衣服,那我呢,只能坐在店裏的沙發看著她們。我喜歡的衣服,我拿下來,跟我朋友說『拜託,你可以試試看(這件衣服)嗎?我真的很喜歡。』」

自己喜歡的衣服無法穿在自己身上的情況經常出現,加上肥肥的女兒突然不喜歡鏡子裏肥胖的外表,覺得自己很難看,於是決定減肥。

經過飲食與運動各種奮戰後,成功減肥,搖身成為可愛美麗的俏佳人。

可是,2010年開始,她的體重不斷上升。

2014年,肥肥的女兒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復胖告白,公開要「開展健康的生活,不會再強逼自己,不會再漠視自己的心靈」的想法。

換言之,她胖回來並且放棄減肥。

減肥造成各種身心健康出問題,是方法出問題,不過這文章不討論減肥方法,只討論信念如何影響人。

註意,復胖之後的女兒,內心的觀念再次跟母親的觀念一致,因為隱藏的信念一直都沒變。


體質跟信念、價值觀一樣,是日積月累、根深柢固,沒有潛心去改就不容易改。

03 – 瘦了之後再胖回來的原因


美麗,由人認定。

唐朝第一美人楊玉環,身體豐腴,以肥為美,被世人公認,也困住了唐玄宗的心。肥胖不代表醜陋。美麗不美麗,皆由人定義。

如果喜歡肥胖、生活愉快,像肥肥一樣,那不是問題。她喜歡肥胖的自己,那種氣質感染到別人也喜歡肥胖的她。

但如果想要瘦身,但始終不成功,努力過、嘗試過卻又變回肥胖的狀態,那就要思考信念的問題。無數的案例都有相類似的情況,肥肥的女兒只是一個參考例子,通過她的例子讓大家了解,減肥之後胖回來很多時候都是受信念及價值觀影響。

下面以衣裳來比喻減肥之後,復胖的真正原因。

靜香在一個樸實的家庭成長,從小喜歡穿舒服休閒的服飾,諸如針織衫、T恤、牛仔褲等。十八歲那年,高中畢業,學校舉辦了畢業派對,為了參加派對,靜香與三五好友一起逛街,挑選派對的衣裳。

在時裝店裏,靜香挑了一條裙子到試衣間,試穿的一霎那,眼睛明亮,發現鏡子裏穿裙子的自己特別美,於是除了買下派對穿的裙子外,另選了一條休閒裙子,心裏想「這裙子穿在我身上真的很美,平常逛街可以開始改穿裙子,不再只穿牛仔褲。」

可是,每次靜香穿上裙子,心裏總有一把聲音說:「挺怪的!這好像不是我的風格。穿牛仔褲還是自在點!」於是換回穿牛仔褲,才出門去。

時光飛逝,她買裙子只在家裏試穿或放在衣櫃裏,一個月過去、六個月過去、兩年過去,都沒有被穿到街上。

穿裙子雖美,但隱藏的信念卻說服她:「這不是你的風格。」所以,她呈現的外表都是牛件褲女孩,而不是裙子女孩。

復肥也是這個道理。
瘦身就像穿裙子的靜香。肥胖就像寫牛仔褲的靜香。

努力減重的男仕們、女仕們,以為自己喜歡瘦身後的自己,有如靜香以為自己喜歡穿上裙子的自己,然而,紮根隱藏的信念卻喜歡肥胖的自己,因為比較自在、比較像自己的風格。所以,減肥成功後,身體會隨信念努力胖回來,以肥胖視人,有如靜香換回穿牛仔褲一樣,以牛仔褲視人。


潛意識信念比意願強九倍,所以,外表的結果,能反映出潛意識的信念。

人比人,不只傷害人

學習看見獨特! 01 - 憂鬱的根源 最近一個十多歲的少年,得了憂鬱症,於是找上了我。 他眼淚流著說:「在網路上發照片,按讚的朋友不到十個。我發的照片比某某人好,但某某人兩天就有上百個讚!」青年繼而不斷重覆訴說自己不受歡迎、自己不夠某某人好的想法。 你可...